«
勤奋、智商和创造力在构成一个人天才的权重上孰轻孰重。

时间:2024-11   


creativity in education
你可以理解为这个领域是研究如何培养天才儿童(资优生)的教育学分支。
国内在天才儿童的诊断和系统性地配套教育服务上一直比较空白,
所以如何识别天才的标准也并未普及。

硕士期间,我对这个领域大佬Joseph Renzulli提出的“天才三环理论”印象深刻。
因为这个理论纠正了我对天才认知的两个关键性误区——就是天才只是智商高、会考试,或者就是题主说的“脑子比计算机还快、记忆力超人等等”。

null

天才三环理论模型Joseph认为所谓天赋异禀者,是在智商,勤奋和创造力上的综合得分上高于大部分普通人
天才分类法,无外乎这三种指标的排列组合。

但自我继续工作和读博以来,
我认为在中国(东亚)社会的语境里,
天才三环理论可以被扩张——最重要的扩张就是区分:勤奋、智商和创造力在构成一个人天才的权重上孰轻孰重。

首先,在真实的东亚名利场里,
真正帮助人跨越周期需要的技能和认知一直在变化,一直需要更新。
受制于东亚文化里好斗的基因和天然的智力优势(research 表面,我只是cite),
东亚社会市场化的所有领域都处在各种“低端卷”的局面里
这就导致任何人的人力资本时刻处在通货膨胀的临界点
任何人,但凡想学当时“紧俏”的手艺,过不了多久东亚龙"卷"风就会饕餮而来,
鹤立鸡群不过3秒,在东亚社会里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。

所以Joseph提出的“task commitment”,我姑且把它翻译为勤奋力(其实我觉得更准确的翻译是“使命必达力”,或者“成事力”),远远比创造力和所谓智商更重要。

回到题主的问题。
在东亚语境里,天才为什么变得普通?

因为在中国“低水平勤奋”的人太多了。
脑子快只能保证你学得比别人更快,
但是你扛不住大多数智力比你差不了多少、信息来源比你劣质不了多少的人
花3-5倍的时间成本来追平你的脑力优势。

永远有人愿意花更大的代价去卡一个你看不上的生态位,
你不理解,但你必须敬畏,然后远离台风眼

所以,随着我阅历的增长,和在社科领域见过越来越多“脑子快”的人,
我现在只欣赏一类人(天才):
把创造力和智力聚焦在人脉上形成高价值社交网络,
能在事业技能点上,持续积累形成能力达到形成利益交换的程度,
且最要紧的,始终勤奋的人。

只有这一类人,在我眼里才是现世的天才。

再说地直白一点,
勤奋、且有能力的人=非常勤奋的人=天才。

你要足够理解我说的“非常勤奋“是什么意思:
只有非常勤奋地人才能穿越周期,躺在钱上睡觉。

否则,哪怕你在人生上半场成为了资本,也不过偶然坐庄,
下半场迟早落马布衣。

智力和创造力,都无法让你在整个市场上征战50年。

所以,非常勤奋,是一种能力,不是一种性格。

你再理解一下我说的这句话,并不是你想勤奋你就能勤奋的。

稻盛和夫根本就是一个天才,而不是屌丝靠坚持不懈逆袭的故事。
曾国藩也是一个伪装的天才,“结硬寨打呆仗”背后,是一种恐怖的能力。

大部分人都不需要等到30岁就已经泄气了。
你勤奋不起来的,你老觉得“是啊,我欲望很大,但我执行力不行“,没有这么简单。

勤奋是一种能力,你如果在读书这件最简单的事情上都不过勤奋达到30分,
你是不可能在成年后拼事业的时候短时间内为了某个目标勤奋到90分的,你只能勤奋到60分。

长期稳定90分以上的勤奋力背后是有很多认知在支撑一个人的精神气的:

做事儿的人要有足够的信息判断,照自己的模式这样发展下去,大概率能成,这里面有信念感,有判断力,还要有一个人曾经成功过的体验,专注力等等。

以及很多人会忽视的——做大项目需要的整个管理自己所有人力资本的工业化体系,这是一整套的东西。

你是一个没有干过事儿的人,你要想勤奋到90分,你是做不来的。
你得努力个3、5年,你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,思维状态,判断力、对一件事的清爽度、抗骂抗干扰,这些叽叽歪歪的东西全部想通。

所以非常勤奋和有高清爽度在做一件事情的人,他本来就想通了很多问题,
甚至你需要刻意定期反省、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,
来匹配你要保持高勤奋水准的战斗状态。

一个脑子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想通的人,
你达不到120%的职业选手的勤奋水平。
所谓大器晚成的人,根本不是运气到了,
是花了3、5年重新给自己洗脑,
把自己调整到竞技水平,实现认知上逆龄。

反之,随着年龄增长、劣质饮食、缺乏运动和睡眠不足,
最先打败你的从来都不是你一团浆糊的认知,
而是你由于环境和衰老越来越糟糕的激素分泌水平。

勤奋力不仅仅只是一个动手动脚的问题。

想通了很多很多东西,
还愿意为高水平能量状态付出代价的人,
(比如,长期有氧运动,每周练器械、吃贵的食材、牺牲社交也要保证睡眠等等。。)
才能把力气尽可能没有折损地,花在不断解锁新局面上,
形成高品质的勤奋力,就像运动员结实的肌肉。

东亚人的一生,人均想去西天取经。
遗憾地是,大部分人,
都被锁死在自己的“马尔萨斯陷阱(=低水平均衡)”里。
从未西游过半。


其实我现在觉得,
天才根本不会变成普通人,
服天才役的人,
会不断牺牲很多普通人认为重要的东西来喂养自己的英雄主义。

服刑期是50年。

哦对,最后说一句。
一个人再资优,也抵挡不了长期糟糕的亲密关系对自己竞技水平的伤害。
偏偏,超级勤奋的人,往往都是情绪黑洞,或者宜人性极低。
往往天才并不适合做伴侣,或者为人父为人母。

创造力水平高、智商也高,还特么使命必达的人,
个个都是冷静疯批。
财富、权力不一定能治愈精神献祭过程中产生的内伤,
却一定会折磨天才身边的血包(们)。

所以,古希腊掌管制造天才的神,
往往会在创造一个天才人类的时候,
在ta身边安排与之使命匹配的血包。

由于天才和天才才能同频共振——所以你可以理解为,
彼之天才,此之血包。

麻瓜是小天才的血包,

小天才是大天才的血包。
在天才的食物链里,最底层是慕强却懒惰的麻瓜。
环环相扣的,是在事业的场域里,
大小天才彼此首尾吸食补充心力。

至于权力和财富,都是这种恐怖生命力的代餐。

我到底在说写什么东西啊?我去,不明觉厉。